©2022 安益谱精密仪器.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


作为深耕国产质谱仪研发与产业化的民营企业,苏州安益谱(以下简称“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为“质谱优秀青年人物”奖增设“企业类”通道,与2025年国家在院士增选中增设8个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项名额,绝非孤立的政策举措——二者本质是国家创新体系改革的一体两面,共同指向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认可。作为这两项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我们愿从企业实践视角,探析其深层关联与指导意义。

政策导向的同频共振:从顶层设计到企业实践的精准落地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1)

01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2)

国家战略的双重赋能

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破除四唯”、“支持民企专家”,为民企科技人才开辟了学术晋升的“绿色通道”;几乎同步,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在2025年7月发布公告,增设“质谱优秀青年人物”企业类名额,明确此举是为“推动国产质谱仪器的发展和进步”——这与院士增选中“强化企业技术攻关贡献”的导向高度契合,形成了“国家顶层设计+行业专项响应”的双重赋能格局。

   对我们而言,这种政策传导并非抽象概念:我们的Anyeep7700GCMS、TQ8100GCMSMS产品此前已实现与传统进口品牌同类产品的技术对标,并在我国2024年海关技术中心设备更新中中标14套,而政策对“企业技术贡献”的认可,更让我们坚定了向高端领域突破的决心。

image.png

某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1

image.png

某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2

02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2)

评价标准的革新红利

两项改革共同打破了传统“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桎梏,让企业的产业化成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同等尊重——这是我们感受最深刻的“革新红利”。

我司创始人张小华博士之所以能斩获2025年“质谱优秀青年人物”(企业类),核心依据并非学术论文数量,而是其带领团队实现的“从0到1”突破:2024年4月,我们发布国内首台四极杆-傅里叶变换静电阱高分辨质谱仪Cassitrap120K,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这种“以成果论英雄”的评价逻辑,与院士增选指南中“关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专家”“不以帽子评判人才”的要求完全一致,让我们这类扎根产业一线的科技团队,终于有了“凭硬实力说话”的舞台。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生态的重塑:从“产学研脱节”到“产研用闭环”的企业实践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8)

01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9)

产学研协同的制度破冰

长期以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脱节”是国产仪器行业的痛点——高校的理论成果难落地,企业的技术需求难匹配。而院士增选增设民企名额、行业奖项向企业开放,恰恰为破解这一“两张皮”难题提供了制度抓手:前者鼓励科学家“把论文写在产业里”,后者激励企业敢于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核心研发。

我们的每一类质谱仪研发过程,正是这一生态的生动实践:从立项之初,我们就与国内优秀检测机构、高校质谱实验室、专业化科研单位联动合作,以“解决实际检测痛点”为导向(如食品中痕量污染物快速筛查、环境中持久性有机物分析、深空大气中超痕量有机物长期监测等),最终实现技术突破后,落地应用。这种“需求导向-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闭环,正是政策希望培育的创新范式,也让我们品尝到了“产学研协同”的硕果。

02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9)

人才流动的正向循环

企业类奖项与院士增选政策形成的“双轮驱动”,正在打破“国企、高校人才虹吸效应”,让高端科技人才愿意“扎根民企”。

   对我们而言,张小华博士的获奖不仅是个人荣誉,更让企业的研发公信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已有多位来自质谱领域的资深应用、研究员主动加入团队或开展合作。反过来,人才集聚又加速了技术迭代:目前我们的新一代LC-Cassitrap超高分辨质谱仪产已进入最终调试阶段,预计将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头部品牌的差距。这种“人才流入-技术突破-更多认可”的正向循环,正是政策为民营企业构建的“人才磁场”。

全球竞争的战略布局: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并跑”的企业突围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8)

01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12)

技术自主化的政策底气

质谱仪作为分析科学的“皇冠明珠”,长期被传统的外资品牌垄断,核心技术“卡脖子”曾是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而院士增选与行业奖项对“民企技术突破”的表彰,实质是国家对“卡脖子”攻关的定向支持,给了我们“啃硬骨头”的底气。

02

国家战略与行业响应同频:院士增选民企名额与质谱企业奖项的协同价值探析(图12)

产业升级的标杆效应

民营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从来不是“单点胜利”,而是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们的质谱仪核心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这背后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同步成长——例如,为我们供应精密元件加工和关键配套设备的几家国内某企业,原本仅能生产中低端产品,通过与我们联合研发,如今其产品已达到国际同类水平,还有望进入进口同类企业的供应链。这种“单点突破-链条延伸-产业集群”的效应,正是院士增选与行业奖项认可民企的深层意义:通过扶持一个企业,激活一个产业,最终提升中国高端制造的整体竞争力。

image.png
image.png

结语

 作为一家从政策红利中成长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的奖项改革与2025年院士增选政策,是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我们亲身经历了“学术认可-人才晋升-产业创新”的传导机制如何重塑行业逻辑——从过去的“跟踪模仿”到如今的“源头创新”,从“论文导向”到“价值导向”,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协同”。

未来,苏州安益谱将继续以政策为指引,以技术攻关为核心,在质谱仪领域持续突破,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努力成为“国产高端仪器走向全球”的标杆。我们坚信,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持续认可,更多中国民企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崛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