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安益谱精密仪器.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 ANYEEP TQ9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的人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检测方法研究


一、引言: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的临床意义与技术需求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 A、D、E、K)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虽无法自主合成,却在生理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维生素 A(VA)维持视觉功能与上皮组织完整性,缺乏易致夜盲症;25 - 羟基维生素 D2(25OHVD2)、25 - 羟基维生素 D3(25OHVD3)调控钙磷代谢,不足会引发骨骼发育异常;维生素 E(VE)作为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缺乏可能导致生育功能异常;维生素 K1(VK1)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缺乏易造成凝血功能障碍。


此类维生素缺乏多呈 “亚临床渐进性”,早期无明显症状,长期不足才显现特征性病症,因此临床精准检测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存在灵敏度低、无法同时区分同系物(如 25OHVD2 与 25OHVD3)等局限,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凭借高特异性与高灵敏度,成为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的优选技术。


ANYEEP TQ9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创新性支持电喷雾离子化源(ESI)与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双模式,无需切换离子源或变更色谱条件即可完成 5 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同步检测,为临床血清样本分析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方案。

基于 ANYEEP TQ9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的人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检测方法研究(图1)

安益谱TQ9100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二、实验部分: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一)仪器与核心参数

  1. 主仪器ANYEEP TQ9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配备 ESI/APCI 双离子源、自动进样器、柱温箱);
  2. 色谱柱:Phenomenex Kinetex F5 Column(3.0mm×50mm,2.6μm),该柱基于五氟苯基固定相,对脂溶性化合物具有优异的保留与分离性能,可有效区分结构相似的维生素同系物;
  3. 辅助设备:涡旋振荡器(转速 0~3000rpm)、高速离心机(低温可控 4℃,最高转速 15000rpm)、氮吹仪(控温范围 30~60℃)、微孔板震荡仪(转速 0~3000rpm)。

(二)试剂与样品处理

1. 试剂选择

  • 提取溶剂:异丙醇(色谱纯),用于沉淀血清中的蛋白质,释放脂溶性维生素;
  • 流动相:流动相 A 为含 0.1% 甲酸的超纯水,流动相 B 为含 0.1% 甲酸的甲醇(均为质谱级),甲酸的添加可提升正离子模式下的离子化效率;
  • 复溶液:50% 乙腈(色谱纯),平衡样品基质与流动相,减少基质效应;
  • 标准品与内标:VA、25OHVD2、25OHVD3、VE、VK1 标准品(纯度≥98%);VA-d6、25OHVD2-d3、25OHVD3-d6、VE-d6、VK1-d4 内标物(纯度≥99%),用于校正样品前处理损失与仪器响应波动。

2. 样品处理流程(血清样本)

血清中含有大量蛋白质与脂质,需通过 “沉淀 - 提取 - 浓缩 - 复溶” 四步处理去除基质干扰,具体步骤如下:


  1. 取样与加标:取 200μL 待测血清样本于 1.5mL EP 管中,加入 20μL 内标溶液(确保内标在样本中的终浓度与标准品一致),再加入 400μL 异丙醇;
  2. 蛋白沉淀与离心:2500rpm 涡旋混匀 5min,使异丙醇充分沉淀蛋白质;4℃条件下 14000rpm 离心 5min,分离上清液(含目标维生素)与蛋白沉淀;
  3. 浓缩干燥:取 500μL 上清液转移至 96 孔板中,40℃氮吹至干(避免高温导致维生素降解);
  4. 复溶与进样:加入 100μL 50% 乙腈复溶液,2000rpm 震摇 2min 使残留物充分溶解;4000rpm 离心 5min 去除微小杂质,取 10~20μL 上清液进样分析。


该流程无需固相萃取等复杂步骤,单样本处理时间仅需 30min,兼顾效率与纯度,可满足临床批量样本检测需求。

(三)色谱与质谱条件优化

1. 色谱条件(双离子源适配)

针对 ESI 与 APCI 源的离子化特性,设计差异化梯度洗脱程序,确保 5 种维生素在两种离子源模式下均能实现良好分离,具体参数见表 1。


表 1 梯度洗脱条件


离子源时间(min)流速(mL/min)A 相(%)B 相(%)时间(min)流速(mL/min)A 相(%)B 相(%)
ESI00.430702.60.40100

0.50.4208050.40100

2.50.410905.10.43070

----6.00.43070
APCI00.6505040.60100

2.50.610904.10.65050

3.50.601005.50.65050


注:A 相为水(含 0.1% 甲酸),B 相为甲醇(含 0.1% 甲酸);柱温恒定 40℃,避免温度波动影响保留时间稳定性。

2. 质谱条件(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采用正离子模式(ESI+、APCI+),通过优化离子源温度、喷雾电压、碰撞能量等参数,确定每种维生素的特征离子对(1 对定量离子对 + 1 对定性离子对),确保检测特异性与灵敏度,核心参数见表 2。


表 2 脂溶性维生素及内标 MRM 离子对参数


待测物名称Q1 离子(m/z)Q3 离子(m/z)驻留时间(ms)DP(V)CE(V)离子源适配
VA(定量)269.193.1205050ESI/APCI
VA(定性)269.1119.3205015ESI/APCI
VA-d6(内标)275.196.3207535ESI/APCI
25OHVD2(ESI 定量)413.2355.320852ESI
25OHVD2(APCI 定量)395.5271.3208525APCI
25OHVD3(ESI 定量)401.2365.4201002ESI
25OHVD3(APCI 定量)383.3365.3201005APCI
VE(定量)431.4165.1205050ESI/APCI
VE(定性)431.4137.2205020ESI/APCI
VE-d6(内标)437.4171.2209025ESI/APCI
VK1(定量)451.4187.12011020ESI/APCI
VK1(定性)451.4105.12011050ESI/APCI
VK1-d4(内标)455.4191.12011020ESI/APCI


注:DP 为去簇电压,CE 为碰撞能量;ESI 源雾化气 50psi、辅助加热气 55psi,APCI 源雾化气 20psi、无辅助加热气;气帘气统一为 10psi,EP 7.5V,CXP 2V。

三、结果与讨论:方法性能验证与检测效果

(一)方法验证指标(ESI/APCI 双模式)

通过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精密度(RSD%)、准确度(回收率 %)四项核心指标,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见表 3。


表 3 脂溶性维生素保留时间、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


离子源化合物保留时间(min)线性范围(ng/mL)回归方程(权重 1/x²)相关系数 r²低浓度 RSD%高浓度 RSD%低浓度回收率 %高浓度回收率 %
ESIVA2.84320-2000Y=0.002006x+0.04504430.99977.1%6.5%102.9%99.2%

25OHVD22.7601-50Y=0.014762x+0.0208290.99848.8%4.9%95.2%96.0%

25OHVD32.7181-100Y=0.013547x+0.0332520.99945.5%3.9%99.5%95.0%

VE4.110200-20000Y=0.000291x+0.0216010.99925.4%6.1%99.3%96.7%

VK14.1520.1-5Y=0.156314x+0.0087120.996817.9%7.4%94.2%97.0%
APCIVA2.44940-2000Y=0.002166x+0.0352140.99794.2%5.5%99.2%103.1%

25OHVD22.4691-50Y=0.019129x+0.0351120.99865.2%7.4%105.1%100.0%

25OHVD32.3792-100Y=0.014289x+0.0110850.99964.1%6.9%105.6%102.1%

VE4.258400-20000Y=0.001055x-0.0442190.99119.1%5.9%101.1%90.5%

VK14.4590.1-5Y=0.274144x+0.0081960.99296.6%5.9%97.3%98.9%


注:低浓度为线性范围下限的 3 倍,高浓度为线性范围上限的 70%;RSD%≤10%(除 ESI 源 VK1 低浓度 17.9%,可能因 VK1 在低浓度下受基质干扰略高),回收率 90.5%-105.6%,符合临床检测要求。

(二)实际样本检测效果

  1. 分离效果:各维生素色谱峰形对称,无明显拖尾或重叠,VA、25OHVD2、25OHVD3 保留时间集中在 2.3-2.9min,VE、VK1 集中在 4.1-4.5min,分离度均≥1.5;
  2. 信号响应:目标离子峰信号强,背景噪声低,如 25OHVD2(0.11ng/mL)、25OHVD3(12ng/mL)、VE(8.1μg/mL)等均能准确检出,且内标峰与目标峰无干扰;
  3. 双源一致性:同一血清样本在 ESI 与 APCI 源下的检测结果偏差≤8%,说明两种离子源均可稳定用于检测,无需因样本差异切换离子源,提升操作便捷性。

(三)技术优势分析

  1. 双离子源兼容:无需更换离子源或调整色谱条件,即可实现两种离子化模式切换,适配不同极性的脂溶性维生素(如极性略高的 25OHVD2/25OHVD3 更适合 ESI,非极性的 VK1 更适合 APCI);
  2. 高灵敏度与特异性:MRM 模式结合内标法,最低检出限(LOD)可达 0.03ng/mL(VK1),远低于临床诊断阈值,且能有效区分 25OHVD2 与 25OHVD3(传统方法易混淆);
  3. 高效便捷:样品处理流程简化,单样本检测时间(含前处理)≤40min,支持 96 孔板批量进样,日均可检测 100 + 样本,满足临床实验室高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