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安益谱精密仪器.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安益谱 TQ8100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食品中氯丙醇酯检测方法


一、引言:食品中氯丙醇酯的风险与检测需求
氯丙醇酯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潜在有害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油脂(如植物油、动物油脂)在高温精炼、煎炸或烘焙过程中,与含氯物质(如食品添加剂中的氯化物、加工设备中的残留氯)反应生成,其中 3 - 氯 - 1,2 - 丙二醇酯(3-MCPD 酯)和 2 - 氯 - 1,3 - 丙二醇酯(2-MCPD 酯)是最常见且毒性研究较充分的两类。这类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酶作用下水解为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的氯丙醇,长期摄入可能对肾脏、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 “需要重点关注的食品污染物”。

我国《GB 5009.19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测定》明确规定了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与限量要求,然而氯丙醇酯在食品中含量通常为 μg/kg 级(痕量水平),且食品基质复杂(如高脂肪食品中的油脂、高蛋白食品中的蛋白质会干扰检测),传统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 GC-MS)难以满足灵敏度与特异性需求。安益谱 TQ8100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凭借三重四极杆的高选择性、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的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可有效突破基质干扰,实现食品中氯丙醇酯的精准定性与定量,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基于安益谱 TQ8100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食品中氯丙醇酯检测方法(图1)

安益谱TQ8100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二、安益谱 TQ8100 的核心优势:适配氯丙醇酯痕量检测
氯丙醇酯的检测难点在于 “痕量分析” 与 “复杂基质干扰排除”,安益谱 TQ8100 通过硬件设计与软件功能的协同优化,针对性解决这些痛点,成为食品中氯丙醇酯检测的理想工具。
(一)高灵敏度:捕捉 μg/kg 级痕量目标物
氯丙醇酯在食品中的含量普遍较低(如植物油中 3-MCPD 酯含量通常为 10~100μg/kg),要求检测仪器具备极低的检出限。TQ8100 通过两大核心技术提升灵敏度:
  1. 高效离子源设计:搭载电子轰击离子源(EI)与化学电离源(CI)双模式,针对氯丙醇酯(含酯基、氯原子,极性中等)的结构特性,采用 EI 源(70eV)可实现高效离子化,生成稳定的分子离子峰(如 3-MCPD 酯的分子离子峰 m/z 222);同时优化离子源温度(230℃)与离子传输路径,减少离子损失,使氯丙醇酯的检出限(LOD)低至 0.5μg/kg,远低于 GB 5009.191-2021 中 “方法检出限≤5μg/kg” 的要求。
  1. 高增益检测器:配备低噪声电子倍增器,信号放大倍数较传统检测器提升 2 倍,在检测低浓度氯丙醇酯(如 5μg/kg 的 2-MCPD 酯)时,仍能保持稳定的信号响应,信噪比(S/N)≥30,确保痕量目标物不被背景噪声掩盖。
(二)高选择性:排除复杂基质干扰
食品基质(如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糕点中的糖类与蛋白质)会产生大量杂质峰,可能与氯丙醇酯的色谱峰重叠或离子信号干扰,影响检测准确性。TQ8100 的三重四极杆 MRM 模式可实现 “双重筛选”:
  • 第一重筛选(Q1):仅允许氯丙醇酯的特征母离子通过(如 3-MCPD 酯的母离子 m/z 222、2-MCPD 酯的母离子 m/z 222),排除基质中其他无关离子;
  • 第二重筛选(Q3):将 Q1 筛选出的母离子在碰撞室(Q2)中碎裂为特异性子离子(如 3-MCPD 酯的定量子离子 m/z 97、定性子离子 m/z 127;2-MCPD 酯的定量子离子 m/z 97、定性子离子 m/z 111),仅检测目标子离子,彻底消除基质干扰。例如在检测高脂肪肉类加工品时,即使基质中含有大量油脂杂质,TQ8100 仍能精准识别氯丙醇酯的 MRM 离子对,无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三)稳定性与耐用性:保障批量样品检测效率
食品检测实验室常需处理大批量样品(如每日数十份植物油、糕点样品),仪器的长期稳定性与耐用性直接影响检测效率。TQ8100 通过以下设计满足需求:
  1. 恒温色谱系统:采用高精度程序升温模块,柱温波动控制在 ±0.1℃以内,确保氯丙醇酯的保留时间偏差≤0.05min,连续检测 50 份样品后,保留时间与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
  1. 耐用性硬件:进样口采用惰性衬管与耐高温密封圈,减少氯丙醇酯在进样过程中的吸附损失,衬管使用寿命延长至 100 次进样以上;色谱柱采用低流失毛细管柱(如 DB-5MS UI,30m×0.25mm×0.25μm),可耐受 320℃高温,适合氯丙醇酯的高温洗脱需求,且柱效稳定,长期使用无明显性能衰减。
三、实验方法:基于 TQ8100 的氯丙醇酯检测流程
参考《GB 5009.191-2021》标准,结合 TQ8100 的仪器特性,优化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检测流程,涵盖样品前处理、仪器条件设置、标准曲线绘制与样品测定。
(一)仪器与试剂
1. 核心仪器
  • 分析天平(精度 0.01mg,用于标准品称量;精度 0.1g,用于样品称量);
  • 涡旋振荡器(转速 0~3000r/min,用于样品与试剂混合);
  • 高速离心机(转速≥12000r/min,用于提取液离心除渣);
  • 氮吹仪(可控温 35~40℃,用于提取液浓缩);
  • 固相萃取(SPE)装置(配套 NH₂固相萃取柱,500mg/6mL,用于净化)。
2. 试剂与材料
  • 溶剂:正己烷(色谱纯)、乙酸乙酯(色谱纯)、甲醇(色谱纯)、氯化钠(分析纯,经 550℃灼烧 4h,用于盐析);
  • 标准品:3-MCPD 酯标准品(纯度≥98%,如 3-MCPD 棕榈酸酯)、2-MCPD 酯标准品(纯度≥98%,如 2-MCPD 硬脂酸酯);
  • 内标物:d5-3-MCPD 酯(纯度≥99%,用于校正前处理损失与仪器响应波动);
  • 衍生化试剂:七氟丁酰基咪唑(HFBI,纯度≥98%,用于将氯丙醇酯衍生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提升色谱分离效果);
  • 固相萃取柱:NH₂柱(500mg/6mL,用于去除食品基质中的酸性杂质与糖类);
  • 0.22μm 有机相滤膜(用于过滤最终样品溶液)。
(二)样品前处理(针对高脂肪食品优化)
氯丙醇酯主要存在于食品的脂肪组分中,需通过 “脂肪提取 - 衍生化 - 净化” 三步处理,去除基质干扰并提升检测灵敏度,具体步骤如下:
  1. 脂肪提取:准确称取 10.0g(精确至 0.1g)均质食品样品(如植物油、油炸薯片)于 50mL 离心管中,加入 20mL 正己烷,涡旋振荡 5min,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 30℃超声提取 20min(提取脂肪中的氯丙醇酯);加入 5g 氯化钠,涡旋 1min,以 10000r/min 离心 10min,取上层正己烷提取液(含脂肪与氯丙醇酯)10mL 转移至新离心管中。
  1. 衍生化反应:向提取液中加入 100μL 内标溶液(d5-3-MCPD 酯浓度为 10μg/mL)与 50μL HFBI 衍生化试剂,涡旋混匀后,密封置于 60℃恒温水浴锅中反应 30min(HFBI 与氯丙醇酯的羟基反应,生成七氟丁酰基衍生物,提升挥发性与质谱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 5mL 超纯水,涡旋 1min,离心 5min,取上层有机相(含衍生化后的氯丙醇酯)备用。
  1. 固相萃取净化:将 NH₂固相萃取柱用 5mL 正己烷预淋洗,弃去淋洗液;将上述有机相缓慢倒入柱中,待溶液完全流出后,用 10mL 正己烷 - 乙酸乙酯混合溶液(体积比 9:1)洗脱,收集洗脱液于氮吹管中;在 35℃、2mL/min 氮气流量下氮吹至近干,用正己烷定容至 1mL,经 0.22μm 有机相滤膜过滤,转移至进样瓶中待测。
(三)TQ8100 仪器操作条件
1. 气相色谱条件
  • 色谱柱:DB-5MS UI 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惰性固定相,减少氯丙醇酯衍生物吸附);
  • 柱温程序:初始温度 60℃,保持 2min;以 15℃/min 速率升温至 200℃,保持 3min;再以 8℃/min 速率升温至 300℃,保持 5min(确保高沸点氯丙醇酯衍生物完全流出);
  • 进样口温度:280℃,分流进样,分流比 5:1(避免高浓度脂肪组分过载);
  • 进样量:1μL;
  • 载气:高纯氦气(纯度≥99.999%),恒流模式,柱流量 1.0mL/min;
  • 溶剂延迟:5min(避免正己烷溶剂峰干扰)。
2. 质谱条件
  • 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 230℃,电子能量 70eV;
  • 碰撞气:高纯氮气(纯度≥99.999%),碰撞气流量 1.5mL/min;
  • 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氯丙醇酯衍生物的 MRM 离子对优化如下表所示:
目标化合物
衍生化后母离子(m/z)
定量子离子(m/z)
定性子离子(m/z)
碰撞能量(eV)
保留时间(min)
3-MCPD 酯
414
283
327
18
16.8
2-MCPD 酯
414
283
309
20
17.2
d5-3-MCPD 酯(内标)
419
288
332
18
16.7
  • 数据采集速率:10 次 / 秒,确保每个色谱峰采集 15 个以上数据点,保证峰形完整。
(四)标准曲线绘制与样品测定
标准曲线绘制
  • 标准储备液配制:准确称取 3-MCPD 酯、2-MCPD 酯标准品,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配制浓度为 100μg/mL 的单标储备液;
  • 混合标准工作液配制:取单标储备液,用正己烷逐步稀释,配制浓度梯度为 0.1μg/mL、0.5μg/mL、1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 的混合标准工作液,同时加入内标物 d5-3-MCPD 酯,使内标浓度均为 1μg/mL;
  • 衍生化与分析:对各浓度标准工作液进行上述衍生化处理后,按仪器条件进样分析,记录目标化合物与内标的 MRM 离子对峰面积;
  • 标准曲线建立:以 “氯丙醇酯浓度(μg/mL)” 为横坐标,以 “目标化合物峰面积 / 内标峰面积” 为纵坐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R²),要求 R²≥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