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Anyeep TQ8100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 226 种农药残留的方法(参考 GB 23200.113)
一、引言
植物源性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物、茶叶等)在生长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常会使用各类农药。但农药残留若超过安全限量,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造成潜在危害,甚至引发慢性中毒。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GB 23200.113-2018 植物源性食品中 208 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为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权威技术依据。
Anyeep TQ8100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凭借其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特异性筛选能力、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的高灵敏度及宽线性范围,可有效应对植物源性食品复杂基质(如色素、油脂、有机酸等)对农药残留检测的干扰,实现 226 种农药残留(涵盖 GB 23200.113 规定的 208 种及新增 18 种常见农药)的精准定性与定量。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该仪器的检测方法,为植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监管与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验原理
(一)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样品经前处理后,进入气相色谱系统。气相色谱柱(如弱极性或中等极性毛细管柱)利用不同农药化合物在固定相(如 5% 苯基 - 95% 甲基聚硅氧烷)与流动相(高纯氦气)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程序升温控制,使各农药按沸点、极性顺序依次流出色谱柱,实现时间维度上的分离,为后续质谱检测排除化合物共流出干扰。
(二)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原理
Anyeep TQ8100 的三重四极杆(Q1-Q2-Q3)结构具有 “筛选 - 碎裂 - 检测” 的三级功能:
- Q1(第一重四极杆):作为 “质量过滤器”,仅允许目标农药的特征母离子(根据农药分子结构确定,如有机磷类农药的磷酸酯母离子、拟除虫菊酯类的分子离子)通过,排除基质中其他离子干扰;
- Q2(第二重四极杆):作为 “碰撞室”,在高纯氮气(碰撞气)作用下,将 Q1 筛选出的母离子碎裂为特征子离子(如磷酸酯类的碎片离子 m/z 97、拟除虫菊酯类的酯键断裂碎片);
- Q3(第三重四极杆):再次筛选,仅检测 Q2 碎裂产生的特异性子离子,通过记录 “母离子→子离子” 的 MRM 离子对信号强度,实现对目标农药的精准定量(外标法或内标法),同时依据保留时间与 MRM 离子对丰度比进行定性确认(符合 GB 23200.113 中 “保留时间偏差≤0.5min,离子对丰度比偏差≤20%” 的定性要求)。
三、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试剂
1. 核心仪器
- Anyeep TQ8100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备电子轰击离子源(EI,70eV,适用于多数农药的离子化)、自动进样器(进样精度≤0.1μL)、程序升温气相色谱系统;
- 分析天平:精度 0.01mg(用于标准品称量)、0.1g(用于样品称量);
- 高速匀浆机 / 涡旋振荡器:用于样品与提取溶剂的充分混合;
- 高速离心机:转速≥12000r/min(用于提取液离心除渣);
- 固相萃取(SPE)装置:含真空控制系统,配套 N - 丙基乙二胺(PSA)固相萃取柱(500mg/6mL,用于去除基质中的有机酸、色素)、石墨化炭黑(GCB)固相萃取柱(250mg/6mL,用于去除叶绿素);
- 氮吹仪:可控温(35~40℃)、可调氮气流量(1~5mL/min),用于提取液浓缩;
- 超纯水机:产出电阻率≥18.2MΩ・cm 的超纯水,用于试剂配制与样品清洗。
2. 试剂与材料
- 溶剂:乙腈(色谱纯,用于提取农药)、正己烷(色谱纯,用于 SPE 洗脱与定容)、乙酸(分析纯,调节提取体系 pH)、无水硫酸镁(分析纯,经 600℃灼烧 4h,用于吸附提取液中的水分)、氯化钠(分析纯,经 550℃灼烧 4h,用于盐析分层);
- 标准品:226 种农药标准品(纯度≥98%,如有机磷类:敌敌畏、乐果;有机氯类:六六六、滴滴涕;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新增农药:氟虫腈、噻虫嗪等),购自国家计量认证标准物质中心;
- 内标物:磷酸三苯酯(TPP,纯度≥99%)、十氯联苯(DCB,纯度≥99%),用于校正样品前处理损失与仪器响应波动;
- 固相萃取柱:PSA 柱(500mg/6mL)、GCB 柱(250mg/6mL)、0.22μm 有机相滤膜(用于过滤最终样品溶液,防止堵塞色谱柱)。
(二)样品前处理(参考 GB 23200.113,针对不同基质优化)
1. 样品制备
- 代表性取样:根据《GB 27404-20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样品前处理通用规范》,选取同一批次植物源性食品样品(如蔬菜取根、茎、叶混合部分,水果取果肉与果皮混合部分),切碎后用组织捣碎机匀浆,密封于 - 20℃冰箱中,24h 内完成检测;
- 称样:准确称取 10.0g(精确至 0.1g)匀浆样品于 50mL 离心管中,加入 50μL 内标溶液(TPP/DCB 浓度为 10μg/mL,使最终样品中内标浓度为 50ng/g),涡旋混匀 1min,静置 5min(让内标充分与样品结合)。
2. 提取(乙腈超声提取法)
- 向离心管中加入 20mL 乙腈(含 1% 乙酸,调节 pH 至 4~5,提高酸性农药提取效率),涡旋混匀 2min 后,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30℃条件下超声提取 20min(避免高温导致热稳定性差的农药降解,如有机磷类);
- 加入 5g 无水硫酸镁(吸附水分)和 2g 氯化钠(盐析,促进乙腈与水相分层),涡旋混匀 1min,以 10000r/min 转速离心 10min,取上层乙腈提取液 10mL(相当于 5g 样品)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3. 净化(SPE 复合净化法,针对不同基质调整)
- 普通蔬菜 / 水果(低色素、低油脂基质):采用 PSA 柱净化。将 PSA 柱用 5mL 乙腈预淋洗,弃去淋洗液;将 10mL 提取液缓慢倒入柱中,收集流出液;再用 5mL 乙腈洗脱,合并流出液与洗脱液,得到净化液;
- 深色蔬菜 / 水果(高色素基质,如菠菜、草莓):采用 “GCB+PSA” 串联净化。先将 GCB 柱用 5mL 乙腈预淋洗,再将 PSA 柱连接于 GCB 柱下方,按上述步骤上样、洗脱,去除叶绿素与有机酸;
- 谷物 / 坚果(高油脂基质,如小麦、花生):在提取后增加 “正己烷脱脂” 步骤 —— 向 10mL 提取液中加入 5mL 正己烷,涡旋 1min,离心 5min,弃去上层正己烷(含油脂),下层乙腈液再经 PSA 柱净化。
4. 浓缩与定容
将净化液转移至氮吹管中,在 35℃、2mL/min 氮气流量下氮吹至近干(避免完全吹干导致农药损失);用正己烷多次洗涤氮吹管壁,将洗涤液转移至 10mL 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至刻度,涡旋混匀;取 1mL 溶液经 0.22μm 有机相滤膜过滤,转移至进样瓶中,待测。
(三)仪器操作条件
1. 气相色谱条件
- 色谱柱:DB-5MS UI 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超惰性固定相,减少极性农药吸附);
- 柱温程序:初始温度 40℃,保持 2min;以 25℃/min 速率升温至 150℃,保持 1min;再以 5℃/min 速率升温至 280℃,保持 10min(确保高沸点农药完全流出);
- 进样口温度:280℃(分流 / 不分流进样,根据农药浓度调整);
- 低浓度农药(≤10ng/mL):不分流进样,进样后 0.7min 开启分流阀(避免溶剂峰过载);
- 高浓度农药(>10ng/mL):分流进样,分流比 5:1;
- 进样量:1μL;
- 载气:高纯氦气(纯度≥99.999%),恒流模式,柱流量 1.0mL/min;
- 溶剂延迟:5min(避免乙腈溶剂峰干扰低沸点农药检测)。
2. 质谱条件
- 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 230℃,电子能量 70eV;
- 碰撞气:高纯氮气(纯度≥99.999%),碰撞气流量 1.5mL/min;
- 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MRM),针对 226 种农药分别优化 MRM 离子对(每种农药选择 2~3 对特征离子对,1 对用于定量,其余用于定性),部分典型农药的 MRM 参数如下表所示:
- 数据采集速率:10 次 / 秒,确保每个色谱峰至少采集 15 个数据点,保证峰形完整性与定量准确性。
(四)标准曲线绘制
1. 标准储备液与工作液配制
- 混合标准储备液(100μg/mL):分别准确称取 226 种农药标准品,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至 100mL 容量瓶中,密封后于 - 20℃冰箱中保存,有效期 6 个月;
- 混合标准工作液:取混合标准储备液,用正己烷逐步稀释,配制浓度梯度为 0.01μg/mL、0.05μg/mL、0.1μg/mL、0.5μg/mL、1μg/mL、5μg/mL 的标准工作液,同时加入内标物(TPP/DCB),使内标浓度均为 0.1μg/mL(与样品溶液中内标浓度一致)。
2. 标准曲线绘制
按照上述仪器操作条件,依次对各浓度标准工作液进行 GC-MS/MS 分析,记录每种农药的定量离子对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以 “农药浓度(μg/mL)” 为横坐标,以 “农药定量离子对峰面积 / 内标峰面积” 为纵坐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R²)。要求 226 种农药的 R² 均≥0.998,满足 GB 23200.113 对线性关系的要求。
四、方法验证(参考 GB 23200.113 要求)
(一)精密度
选取空白菠菜(低色素基质)、苹果(中等基质)、小麦(高油脂基质)样品,分别添加 0.05μg/mL(低浓度)、0.5μg/mL(中浓度)、5μg/mL(高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液,按照实验方法进行 6 次平行测定,计算每种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显示,226 种农药在三种基质中的 RSD 均≤8%(低浓度 RSD≤10%,中高浓度 RSD≤5%),符合 GB 23200.113 中 “精密度 RSD≤15%” 的要求,表明方法重复性稳定。
(二)准确度
采用加标回收实验验证准确度。向三种空白基质样品中分别添加低(0.01mg/kg)、中(0.1mg/kg)、高(1mg/kg)三个水平的农药标准品(对应 GB 23200.113 中不同农药的限量值,如敌敌畏限量 0.05mg/kg,加标水平覆盖限量上下),按方法前处理与测定,计算加标回收率。结果显示,226 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在 75%~120% 之间(多数农药回收率在 85%~110%),满足痕量分析准确度要求,说明方法可准确测定样品中农药残留量。
(三)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
将空白基质提取液(经前处理)添加低浓度农药标准品,进行 GC-MS/MS 分析,以 3 倍信噪比(S/N=3)对应的浓度为 LOD,10 倍信噪比(S/N=10)对应的浓度为 LOQ。结果表明,226 种农药的 LOD 均≤0.001mg/kg,LOQ 均≤0.003mg/kg,远低于 GB 2763-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多数农药的限量要求(如氟虫腈在蔬菜中限量 0.02mg/kg),可满足痕量农药残留的检测需求。
(四)基质效应评估
由于植物源性食品基质复杂,可能存在 “基质增强” 或 “基质抑制” 效应(如油脂、色素影响农药离子化效率)。通过对比 “溶剂标准曲线” 与 “基质匹配标准曲线” 的斜率差异,评估基质效应。结果显示,采用 PSA+GCB 净化后,三种基质的基质效应均≤20%(斜率差异≤20%),无需额外采用基质匹配标准品校正,简化了实验操作,同时保证定量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