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安益谱精密仪器. All Rights Reserved.

便捷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安益谱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应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水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对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安益谱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凭借其便携性、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能力,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安益谱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应用(图1)

安益谱便捷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一、仪器原理与检测方法

(一)仪器原理

安益谱便携式GC-MS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挥发性有机物,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质谱模块采用带预四极的全金属高精度双曲面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质量数范围为2u-550u,扫描速率≥12500u/s,检测限<1ppb(甲苯),能够有效检测挥发性有机物及大多数半挥发性有机物。

(二)检测方法

根据《HJ1227-2021 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测定便携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安益谱便携式GC-MS采用顶空进样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 样品准备:将水样置于顶空进样瓶中,加入适量内标物(如氟苯)。
  2. 顶空进样: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如70℃),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向液上空间挥发,被载气带入便携式GC-MS内置吸附管中富集。
  3. 热脱附与分离:经热脱附后,挥发性有机物进入气相色谱模块实现分离。
  4. 质谱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检测器,通过与标准物质质谱图和保留时间比较进行定性,并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

二、实验条件与参数设置

(一)顶空进样条件

  • 加热平衡温度:70℃
  • 平衡时间:25min
  • 加热顶空传输线温度:40℃
  • 顶空采集流量:60ml/min
  • 采集时间:50s
  • 顶空气体进样体积:10ml

(二)色谱参数

  • 进样口温度:130℃
  • 色谱柱流量:1.00ml/min
  • 分流比:40:1
  • 阀箱温度:100℃
  • 样品采集时间:1min
  • 升温程序:40℃(3min)→10℃/min→200℃(1min)

(三)质谱参数

  • 溶剂延迟时间:1min
  • 离子源温度:200℃
  • 传输线温度:200℃
  • 扫描模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

(一)色谱分离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56种挥发性有机物离子均可检出,且分离度较好。这表明安益谱便携式GC-MS在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时具有良好的色谱分离效果。

(二)标准曲线与线性相关性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发现各挥发性有机物的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²均在0.997以上。这说明该仪器在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三)精密度与检出限

  • 精密度:对10μg/L的挥发性有机物标准使用液进行6次平行测定,物质浓度RSD在2.12%~9.93%之间,保留时间RSD在0.00%~1.35%,精密度符合标准要求。
  • 检出限与测定下限:按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的规定,方法检出限在0.19μg/L~2.23μg/L,方法测定下限在0.8μg/L~8.9μg/L。这表明安益谱便携式GC-MS在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时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能够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

四、实际应用案例

(一)水质污染应急监测

在突发水污染事件中,安益谱便携式GC-MS被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通过对受污染水样的分析,迅速确定了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和浓度,为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该仪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应急监测的效率。

(二)常规水质监测

在日常的水质监测中,安益谱便携式GC-MS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情况,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其便携性和快速检测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现场环境,为水质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安益谱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应用(图2)

五、总结与展望

安益谱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便携性、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能力使其能够满足环境应急监测和常规水质监测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该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益谱便携式GC-MS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例如,通过优化仪器的检测方法和参数设置,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这将为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